2013年中国保险业十大行业新闻和十大公司新闻揭晓

发布时间:2016-01-19

作者来源:中国保险报

由《中国保险报》、中保网、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保险学会共同组织评选的“2013年中国保险业十大行业新闻和十大公司新闻”日前揭晓。本次评选引入了众多专家学者参与投票,根据新闻的重要性、代表性和社会影响程度综合评出。评审委员会领导小组组长为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朱进元、中国保险学会主要负责人姚庆海。

本次评出的2013年中国保险业十大行业新闻是: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加强行业文化建设;中国保监会发布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首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启动,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实施,将定价权交给公司和市场,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第23届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大会在京举行;“保八条”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保险业种好自贸区三块“试验田”;意外险残疾给付新标准2014年实施,新标准对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范围较原残疾表有了大幅扩展,将提高保险业意外伤害险的保障范围,进一步提升保险消费者保障权益;《农业保险条例》开始实施,农业保险持续快速发展,对自然灾害赔付率上升;保险投资新政陆续实施,险资投资收益率明显上涨,中国保监会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改革;大病保险实施一周年,城乡覆盖面不断扩大。

本次评出的十大公司新闻是:人保财险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保险系基金闯入公募市场,国寿安保挂牌;进军国际一流,中国太平成功重组改制;直面行业痼疾,4家中管险企共倡优良行风;电商公司揭牌,中国人寿拥抱互联网;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中国平安获国际认可;保险市场跨界创新,首家互联网险企众安保险开业;保险系养老社区群雄逐鹿,合众人寿首家落成;举牌招行,安邦财险创A股大宗交易之最;农银人寿更名亮相,银行系保险再添巨子。

2013年,中国保险业克服种种困难,迎难而上,各项改革发展创新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特别是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在财产险、人身险、资金运用等领域的改革亮点很多,保险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有些领域还期待新突破。

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是《中国保险报》的惯例,每年对当年发生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在行业内外引起较大反响的政策、事件、新闻做评点总结。

本次专家评审组成员包括: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朱进元、中国保险学会主要负责人姚庆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南开大学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生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重庆大学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黄英君、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以及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总编辑于华、副总经理杜增良等。

2013年中国保险业十大行业新闻

1.保监会发布保险监管与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  2013年3月21日,中国保监会在京正式发布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和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

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是“为民监管、依法公正、科学审慎、务实高效”,为民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根本宗旨,依法公正是保险监管的基本原则,科学审慎是保险监管的精神要义,务实高效是保险监管的时代要求。

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守信用是保险经营的基本原则,担风险是保险的本质属性,重服务是保险价值的实现途径,合规范是保险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

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表示,加强保险文化建设,是保险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培育和践行保险监管核心价值理念、保险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是保险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凝聚行业力量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改进保险监管、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行业形象、增强行业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对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俊波强调,要强化整体形象建设,扎实做好文化形象导入工作,使核心价值理念真正成为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要建立健全诚信体系,促进广大从业人员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向社会展示出行业的文明风范,显著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先进、发达、健康、文明的保险业。

2. 保监会发布“偿二代”整体框架    2013年5月14日,中国保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提出第二代保险业监管的顶层设计。这一整体框架明确了“偿二代”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三支柱”框架体系,制定了“偿二代”建设的若干基本技术原则,既为“偿二代”建设勾勒出了完整的蓝图,也为“偿二代”各项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测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整体框架由制度特征、监管要素和监管基础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制度特征包括统一监管、新兴市场、风险导向兼顾价值三大特征;监管要素包括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市场约束机制三个支柱;监管基础是指公司内部偿付能力管理。这三大部分密切联系、相互依恃,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

 “三支柱”的监管体系中,第一支柱是定量资本要求,主要防范能够量化的风险,通过科学识别和量化各类风险,要求保险公司具备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资本。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量化资本要求、实际资本评估标准、资本分级、动态偿付能力测试和监管措施。第二支柱是定性监管要求,是在第一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防范难以量化的风险。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风险综合评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监管检查和分析以及第二支柱监管措施。第三支柱是市场约束机制,是引导、促进和发挥市场相关利益人的力量,通过对外信息披露等手段,借助市场的约束力,加强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2012年4月,中国保监会正式启动了“偿二代”的建设工作,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建设一套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中国保监会集合行业力量,历时一年,系统梳理国际上主要地区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框架和基本原则,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和监管的实际,经过广泛讨论和反复征求意见,制定并发布了上述整体框架。

下一步,中国保监会将根据这一整体框架,全面推进“偿二代”后续工作。在2013年已启动“偿二代”全部10余个具体技术标准的研制项目。

3.首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启动    让生活更美好  2013年7月8日,中国保监会举行首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启动仪式,播放专题宣传片,发布保险公众调查结果,开通保监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此外,保监会机关还向社会公众开放,邀请社区居民、报喜那消费者代表、保险公司基层员工等走进保监会,了解保险监管机构职能设置、信息公开、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情况。

为加强保险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险意识,中国保监会决定将每年7月8日定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该宣传日的主题是“保险,让生活更美好”。2013年首个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年度主题为“倾听由心、互动你我”,旨在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保险对于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各地保险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各级保险机构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各保险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接受投诉建议、开展公益活动,展示保险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民生的良好形象。通过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大力普及保险知识,深入介绍报喜那功能作用,广泛宣传保险业在完善现代金融、社会保障、农业保障、防灾保障、社会管理等“五大体系”建设中的成效,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4.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启动    经国务院批准,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启动,新的费率政策从2013年8月5日起正式实施。改革之后,普通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按照审慎原则自行决定,不再执行2.5%的上限限制,同时还明确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标准,强化准备金和偿付能力监管约束,防范经营风险。

中国保监会指出,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是人身保险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重大改革,是引领行业完善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对人身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费率政策改革的基本思想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即前端的产品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后端的准备金评估利率由监管部门根据“一揽子资产”的收益率和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因素综合确定,通过后端影响和调控前端合理定价。

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正式启动后,保险公司迅速反应,纷纷推出了费率改革后的新产品,尤其是中小型保险公司,率先“开声”。据不完全统计,4个月以来,已有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中英人寿、中德安联人寿等公司推出了迎合市场化利率的新产品,预定利率均升至3.5%。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大型险企也随后推出了新产品。

截至2013年9月底,各人身险公司已报送的费率改革产品达到82个,各公司审批或备案的产品中,重疾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和年金保险等保障型险种占比达70%。

同时,受费率改革新政及前期配套措施的综合影响,2013年1-9月人身险保费收入(老口径)11014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寿险新单保费5074亿元,同比增长23.4%,结束了自2011年以来的连续两年负增长。特别是改革实施后的两个月,普通型寿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52.7%,为2000年以来最高i增速。

费率政策改革将激励保险公司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保险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意味着与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相比,非投资型人身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寿险产品更具吸引力。

5.FAIR大会时隔28年重回中国    第23届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FAIR)大会于2013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出席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来自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再保险和保险经纪机构的600余位代表。本届大会以新科技和产品创新为主题,针对性强,意义深远。

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大会是保险业多边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作为联合会创始国之一曾见证和参与其创建历程,并于1985年举办第9届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大会。历经28年岁月更迭,中国再次作为东道主举办第23届大会,邀请来自全球的保险再保险机构代表与业界专家,围绕大会主题及“亚非保险业是否改变社会需求方面做到了创新与快速反应”“再保险人在保险人产品创新中的战略合作”“适合公众的巨灾保障的创新需求”“保险中的新技术”和“亚非保险业的合作与共赢”五个分主题,进行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目前,FAIR拥有226家公司成员、14家协会成员、24家经纪人成员和4家通讯成员,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57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保险、再保险和保险经纪等保险领域。作为FAIR创始国家之一,中国参与了FAIR得起航,同时中国自身的保险业也取得了举世曙目的高速发展。

FAIR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由成员公司承办。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传承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大会执委会委员的身份,一直代表中国参加FAIR的各项活动。FAIR大会内容丰富,除举行各项成员代表会议外,并组织专题学术发言和双边、多边的讨论交流。此前,FAIR已经举办过22届,每次大会都成为亚非保险行业的盛会。

6.“保八条”支持上海自贸区   种好三块“试验田”    2013年9月1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同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公告显示,为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保监会对上海保监局提出的有关事项作出批复,主要内容包括8项内容:支持在自贸区内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支持保险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支持上海研究探索巨灾保险机制;支持自贸区保险机构开展境外投资试点,积极研究在自贸区试点扩大保险机构境外投资范围和比例;支持国际著名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配套服务;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支持保险公司创新保险产品,不断发展责任保险服务领域;支持上海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险机构建设;支持建立自贸区进入改革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不断强化和拓展保监会与上海市政府备忘录工作机制。

虽然保险政策细则尚在制定之中,但各家保险机构已经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目前已有太平洋产险、大众保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4家保险机构在上海自贸区获批设立或获批筹建分支机构。另有包括中外资产寿险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航运保险专业公司以及保险经纪公司等数十家机构表达了入住自贸区的意思,并有部分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积极争取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法人机构。

12月13日,由《中国保险报》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第9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在上海举行。来自保险监管部门、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保险机构的领导及保险业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保险业探路上海自贸区”的主题进行对话交流。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上海自贸区保险市场定位为离岸保险市场试验区、重点险种创新试验田和保险资金海外投资基地。

7.意外险残疾给付新标准2014年实施    2013年6月4日,中国保监会下发了《关于人身保险伤残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科学划分伤残程度,公平设定保险金给付比例。对于保险责任涉及伤残给付的人身险合同,保险公司应在保险条款中明确约定伤残程度的定义及对应保险金给付比例。
6月8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中国法医学会共同发布了商业保险意外险领域残疾给付的新行业标准,即《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14年1月1日起将正式启用的新标准对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障范围较原标准有了大幅扩展,提高了意外险的保障范围,进一步提升了保险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保险业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先后发布,原有的《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对保险条款约定伤残程度的定义以及对应保险金给付比例进行规范。

与老标准相比,《标准》扩大了残疾项目覆盖范围,层级划分更为细致,具体反应在合理引用了工标、道标的相关标准,引入了国际残疾编码(ICF)等。从伤残划分的标准来看,覆盖了八大类,具体在神经精神、眼耳、发声、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大类中的具体分类量都有极大的提高,尤其增加了对眼耳和运动系列的伤残保障范围。《标准》还增加了之前没有的皮肤伤残标准。此外,与老标准相比,《标准》中5-10级的伤残类别占了将近70%。

《标准》涉及伤残评定标准的修订,影响最大的是意外险产品。《标准》发布后,农银人寿开始销售根据《标准》调整后的建筑施工人员团体意外伤害保险,这是保险公司根据新标准推出的首款产品。该款产品之前便在农银人寿的销售网点销售,其标准保费在报备时没有上涨。

8.《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     2013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我国农业保险事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全国农业保险业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月-11月,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92.05亿元,同比增长27.8%。今年前10个月,农业保险主要农作物的承保面积就已突破10亿亩,保险金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

从2007年中央财政试点补贴农业保险保费开始,到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出台,再到2013年正式实施,农业保险实现跨越发展。2007年—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9006亿元,共计向1.13亿农户支付赔款551亿元。

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在自然灾害频发的2013年表现尤其突出。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农业保险赔款145.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种植业保险赔款117.5亿元,同比增长35.9%;养殖业保险赔款28.1亿元,同比增长47.7%。截至2013年10月底,农险赔款累计已达171.36亿元,同比增长41%,综合赔付率提升至69%。

2013年入汛以后,我国东北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出现较为严重旱情。在各地农业抗灾工作中,农业保险的作用显著。以黑龙江省为例,富裕、肇源等7个农业受灾重点县均表示,农业保险赔付是2013年抗灾自救的重要资金来源,下一步要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程度,使保险成为农民种地的坚实后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9.保监会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改革    2013年9月,保监会向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管理公司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

此次征求意见稿不是在原有比例监管政策上简单增减,而是借鉴国际经验,将保险资金各种运用形式整合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它金融资产等5类资产。据悉,征求意见稿调整涉及监管比例56个,拟减少至少14个,其中废止42个,保留8个,调整4个,新增2个。

同时,征求意见稿规定,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的账面余额,分别不高于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30%、20%、15%,流动性资产无总量控制。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投资上市权益类资产、非上市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分别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10%。

此次征求意见稿打破了一直以来沿用的细分产品类别的监管路线,改用大类分类的监管方式回归资产风险收益本质。大类分类,首先是贴近大多数保险公司投资部门实际的分工情况,即不是按照某一投资标的来做职能划分,而是按照权益类、固定收益类、不动产类这样的大类资产做划分,以减少交叉监管、重复监管以及监管不明确的情况。同时,也以尚未按照大类资产划分投资部门的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组织架构参考价值,而且,也使得各家保险公司的“大类资产配置”部门的建议和安排更能发挥真实效用。

10.大病保险城乡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2年8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监会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此新政推出至今已满一年。

2013年3月,中国保监会印发《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保险公司经营大病保险行为,设定准入门槛。在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开展大病保险业务的基本条件后,保监会于3月29日公示了保险总公司大病保险经营资质名单,共有34家保险公司获认可,其中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各17家。

一年时间中,大病保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有序推进,通过政府和保险公司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的运行效率得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得以规范,数以亿计的群众从中受益。

据中国保监会官方数据披露,截至2013年6月底,已有9家保险公司在全国21个省的84个地区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人数超过2亿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11月11日,全国已有25个省份制订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了134个试点城市,其中59个试点城市已经启动并开始支付待遇,其他省市也正在积极制订方案、开展委托管理招投标和标准启动实施。此外,200多个地市探索了多种形式的大病保障措施。总的来看,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平稳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基本政策,保障范围要向困难群体倾斜、要体现基本保障责任,筹资标准要坚持低水平起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通过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探索了创新公共管理服务的路径,取得了较好社会反响。

2013年中国保险业十大公司新闻

1.跻身全球前列人保财险年度保费破2000亿  中国财产险行业在2013年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截至2013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中国财产险市场首家年度保费超过2000亿元量级的公司。

数据显示,人保财险2008年保费收入为1016.55亿元,5年内保费收入、总资产、经营利润等经营指标稳步增长,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目前保费收入稳居亚洲第一,在全球单一品牌财险公司中排名第二,再次展示中国财产险行业的历史性跨越。

保费突破2000亿元、跻身全球市场前列,是人保财险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人保财险已经步入一个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全新发展时期。人保财险近年来深入改革发展实践,公司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显著增强。人保财险凭借其领先的产品优势、服务优势、技术优势等赢得了市场。

2.保险系基金公司闯入公募市场国寿安保挂牌     2013年11月6日,国内首家保险系基金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安保”)低调挂牌。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保险机构正式迈上向专业资产管理机构转型的道路。
这是中国人寿首次携手外资公司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证监会和保监会在2013年6月初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办法》后,首家由保险公司发起成立的基金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此举引发了业界专家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表示,保险系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具优势,“比如针对不同投资人的年龄段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可搭建更为细致的投资组合。”保险公司进军公募基金将加剧行业竞争,基金业或将面临重新洗牌。目前,除国寿资产成立首家基金公司外,多家保险资管公司都有意开展相关业务。

3.进军国际一流  中国太平集团重组改制    2013年6月6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召开创立大会,成功重组改制,整体上市,标志着中国太平在加快建设一流金融保险集团道路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2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借着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金融改革的东风,中国太平启动了重组改制工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步伐。中国太平大胆尝试,同步推进集团改制和整体上市,得到了国务院及有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此前,中国太平宣布,向在中国香港上市子公司注入核心优质资产,注资换股和整体上市取得重大进展。

4.直面行业痼疾  4家中管险企共倡优良行风  以“民声民心”为镜,积极落实整改、“洗澡治病”,2013年12月9日,4家中组部行使人事管理权的保险企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向全行业发出了《为民诚信优质服务,倡导践行优良行风》倡议书,强调针对广大客户反映突出的寿险销售误导、车险理赔难等行业问题采取切实的解决措施,积极推动行业痼疾的解决和行风转变。

诚信是保险业的生命线。只有社会公众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形成持续、稳定、良好的预期,保险业才能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信赖的金融服务行业。
4家中管险企倡议各同业公司行动起来,发挥好保险机制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坚持一切从客户出发、以客户满意作为检验保险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4家中管险企是行业公认的龙头企业,他们面向消费者郑重做出的服务承诺,必将对整个行业转变作风产生重要引导作用。

5.进军电子商务  国寿电商公司成立    2013年12月6日,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这是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印发后,保险业第一家正式挂牌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司。至此,中国人寿已成为一家集寿险、财险、养老险、电子商务、基金、保险资产管理和投资于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化的综合金融保险集团。
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成立,使中国人寿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向前大大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寿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战略性布局,增强了中国人寿为广大客户和投资者提供现代化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中国人寿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公司的平台作用,推动形成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和金融综合经营格局,持续增强中国人寿的整体竞争力。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明生也曾公开表示,大数据、云计算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趋势,网销是最有前途的渠道,渠道创新将大力推动中国人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6.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  中国平安获国际认可    2013年7月19 日,全球金融标准制定与执行的核心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首批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名单。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成为发展中国家及新兴保险市场中唯一入选的保险机构。这是我国保险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维护全球金融稳定的重要体现,也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保险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上影响和地位的认可。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是指在金融市场中承担了关键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失败,会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和美国国际集团(AIG)等大型复杂金融机构的倒闭或经营困境所产生的风险不断溢出和蔓延,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严重冲击和破坏。如何解决此类机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降低其系统性风险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内容。

7.保险市场跨界创新   首家互联网险企众安保险开业  “全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马云、马明哲、马化腾合办”……从来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开业会如众安保险这般引人关注。2013年11月6日,“三马”合作谋划的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开业。
众安保险的定位是“服务互联网”,但又不只是通过互联网销售既有的保险产品,而是通过产品创新,为互联网的经营者和参与者提供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化解和管理互联网经济的各种风险,为互联网行业的顺畅、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和服务。

众安保险在探索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其获批为我国金融创新增加新鲜元素。众安保险的强势入场,不仅引发舆论的普遍好评,也让中小保险企业感到危机四伏,或将对保险市场的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8.保险系养老社区群雄逐鹿   合众人寿首家落成   2013年10月23日,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合众优年生活——持续健康退休社区”在武汉蔡甸建成。这是国内首个由保险资金投资兴建,并正式投入使用的健康养老社区。
合众人寿为此养老社区配套的保险产品“合众优年生活实物养老保障计划”同日发布,该计划主要包含3款产品,实现了养老社区的实物(房子)与传统的养老保险产品对接,即用房子的租住权替换传统养老保险产品的现金收益。

业内人士指出,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有着天然的匹配性。保险公司有大量的长期资金,需要寻求有稳定回报的投资出路。养老社区具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满足了寿险公司对于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及寿险公司对于长期稳定收益的需求及寿险公司对于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另外,养老社区建设也成为寿险行业新的投资突破口,将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等产业投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为保险公司带来新的盈利点。

据了解,除合众人寿外,泰康人寿、华夏人寿、中国人寿等多家寿险公司都正在或计划建设养老社区。

9.举牌招行  安邦财险创A股大宗交易之最  2013年12月10日晚,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于12月10日收到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其通过安邦财产保险传统产品账户,于日前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招商银行11.3亿股A股,增持后安邦财险持有招商银行12.6亿股A股,占招商银行总股本的5.00000002%。这是国内大行近年来首次罕见被单日巨款举牌,远超2012年3月19日市值42.16亿的花旗、太保换手浦发银行大宗交易,成为A股史上最大一笔大宗交易。
近年来,保险资金已经悄然从“旁观者”,变成了A股机构投资者队伍中的“主力军”。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等大型保险机构均纷纷看好银行股,其中既包括财务投资,也不乏战略投资。

有分析认为,大盘蓝筹股的稳健和高流动性是其受保险公司青睐的主要原因,因为保险资金追求的是长期稳定回报,大盘蓝筹股的特性与保险资金的投资目标最为吻合。

10.农银人寿成立   银行系保险再添巨子    2013年1月8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嘉禾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51%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自此,我国五大行均有了自己控股的保险公司。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银保是冲刺保费规模的最佳渠道,银行系保险公司在银保业务受政策限制的条件下依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渠道资源。农银人寿依托中国农业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的经营网络,或将迎来新的契机。

对中国农业银行来说,农银人寿的成立标志着农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布局更趋完整,将进一步拓展农业银行作为全能型金融提供商的服务功能,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提升服务民生水平带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