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延迟退休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现状
发布时间:2020-01-17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因复杂,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新生儿逐渐减少,青壮年人口数量减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及带来的养老新需求。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背景及带来的养老新需求
(一)延迟退休政策的提出背景
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
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人口和65周岁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相应的,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抚养比在逐年减少。基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2年的数据来计算我国人口抚养比,结果发现,2011年的总抚养比为34.4%,2012年我国人口总抚养比为34.9%,由此推算到2027年就会达到50%的临界点,老年人抚养压力加大。到2050年平均每1.3个人就要养一个人。随着人口抚养比的逐年下降,人口红利在2013年达到高峰之后,趋于减少,并且于2027年人口抚养比达到临界点时完全消失。
人口老龄化使得企业和政府的养老压力增大,养老金缺口危机逐渐显现。有资料显示到203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38.2万亿元,占GDP的38.7%。这将是一笔庞大的经济支出,对国民经济将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对于财政支出是沉重的负担。就在人口老龄化造成养老金缺口如此之大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延迟退休的政策。通过延长养老金的缴费时间,推迟养老金的领取时间,来增加养老金收入,缓解养老金账户收不抵支的现状。这一政策对于缓解养老金压力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养老需求的变化。
(二)延迟退休引起的养老需求的变化
延迟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缓解养老金压力,在短时间内起到弥补养老金缺口,以及为企业留住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有一定积极作用。对于从事脑力、技术类的工作于第三产业的老年人来说,延长工作时间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使个人价值更好地得以实现。
然而,对于年事已高的工作于第一、二产业的基层体力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首先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同时增加了这些老年人所面临的风险,对于身体机能本来就下降的老人来说尤为不利。其次,相比于朝气蓬勃富有竞争力的年轻人,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体力脑力的消耗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形势,一些企业更愿意接受年轻人,而不愿意雇用老年人。这样就会导致老年人的再就业变得困难。另外,延迟退休后,使得一些更愿意提早退休,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来说,无疑使得他们的幸福感下降。
二、我国现有的社会、商业养老保险的不足
(一)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
第一,缴费标准的缺陷。首先,我国以“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
保险缴费标准,并且设定了征缴的上限和下限。然而上下限的设置导致工资收入越高,缴费比例越低。造成富人少缴费,穷人多缴费的局面。这实际上更加不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提高。其次,没有固定单位的就业者所缴保险费高于有正规单位的就业者。个人与企业共同分担城镇养老保险的缴费,个人工资总额的10%缴纳保险费,按照最低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计算,个人每年要缴纳2000多元,其余由单位补缴。然而那些没有固定单位的流动就业者,他们参加社会保险至少要连续缴纳15年,并且每年要缴纳6000多元保险费。因此,这些没有固定的正规单位的人相当于承担了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两个部分,对于收入来源本来就微薄的群体压力极大。由于缴费标准设计上的缺陷,致使养老保险广覆盖的目标不能真正覆盖到最需要帮助的低收入和无收入人群。这样底层民众不能更多的收益,社会保障制度的功效不能全面发挥。
第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覆盖率低。从参保范围来看,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范围有限,覆盖率仍然较低。原有的养老保险基本上覆盖了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然而一些偏远地区的私企及农村地区保险覆盖面相对较窄。虽然在养老保险的推广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依然处于家庭养老的阶段。养老保险意识薄弱,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植太深,儿女承担着大部分的养老义务。但是,家庭养老的不确定因素及其风险很大,倘若子女出现意外或者重大疾病时,老人的基本生活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
第三,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率低。国家规定,养老基金预留2个月的支付费用之后,剩余的基金可以投资于国债或者存入专门账户,禁止投资于金融股市等风险较大的投资领域。加上2015年的央行连续降息降准,使得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更低,不足以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因此,有部分学者提出养老金入市,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平稳,上市公司的质量较差,2015年后半年到2016年前半年股市动荡严重。另外,我国证券公司出现操纵股市等问题,导致养老金入市风险依然很大,养老金入市久久不能放开。
(二)商业养老保险的不足
第一,商业养老保险同质化程度高。我国目前保险公司推出的养
老保险险种都比较单一,而且险种设计上条款类似,同质化程度很高,缺乏创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分红型养老保险、投资连接型养老保险和万能型养老保险这三大类。其中,分红型养老保险占了绝大多数比例,甚至部分公司只推出了此类险种。如多家公司规定投保年龄65岁以下,最高不超过70岁;附加险的保障范围不够全面,主要是重大疾病保险和意外险;另外保险给付方式采用经济给付,很少涉及服务性给付。
第二,商业养老保险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年金和员工福利计划的
开发和推广是我国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各保险公司对个人商业养老保险险种的开发普遍较少。目前各寿险公司业务量依然比较小,只能通过销售其部分团体保险产品来弥补。 第三,寿险公司经营服务水平较低。我国寿险公司在经营方面,技术含量较低,过分依赖社会关系网来维持经营。通过大量招聘营销员来拓宽业务,导致保险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误导保险消费者,损害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的现象层出不穷。有些保险从业人员过分考虑自己的业绩,为了私人利益在理赔过程中不遵守保险业的诚信原则,服务态度和质量较差,以致很多老年人对保险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情绪。严重影响了寿险公司的声誉,降低了养老保险的需求。
三、养老保险针对延迟退休引致需求的改进及政策建议
(一)延迟退休后社会养老保险改进
1、多层次养老缴费方式。延迟退休对于一些就职于第二、三产
业的相对低收入者,意味着要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以及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本来这些人缴纳保险费数额占其家庭开销比重较大,然而延迟退休后,使得这类人群在养老金的领取和缴纳上更加处于劣势。
在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养老金亏空的政策下,更要考虑到低收入者这类弱势群体的利益,以达到更加公平,提高社会总体福利的目的。首先在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设计上更加细化和公平化,适当给予低收入甚至无收入人群以优惠政策,比如减少低收入者的保险费用。让这类最需要社会养老保障的人更好地从中受益。这与国家想要通过延迟退休来缓解养老金亏空的目的并不矛盾,因为对于一些高收入者,他们的缴费年限延长所增加的养老金,通过渐进式延迟退休等方式,逐年积累,足以弥补现在的养老金空账。也就是在延迟退休后应对不同群体分别设计更加公平的缴费标准,以提高社会总福利。例如可以从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三大群体的养老保险方案的缴费标准上进行细化,以适应各个群体在延迟退休后对于养老保险不同的需求。
2、加快农村养老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首先,创新保险
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可以成立专项小组,对一些社会保险覆盖不到的偏远农村进行有效的宣讲,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从而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其次,推进政府强制性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使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真正进入农村,农民不再过度依赖家庭养老。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可以由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加快由家庭养老向社会过渡。
3、有效投资,保值增值。拓宽投资渠道,例如在有严格监管的
情况下逐步推进养老金入市的政策,来提高投资回报率。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只能通过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国债的渠道投资,以致投资回报率过低。因此,政府应当适当放宽投资限制,在有监管的情况下让养老基金逐步走向资本市场。养老基金可以在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同时资本市场在养老金入市后交易更加丰富和活跃。但是,资本市场风险较大,为了更高的安全性,就需要合理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收益。
(三)延迟退休后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发展
1、养老保险附加险险种的创新。在原有保单标准基础上进行保障范围的拓展,提供多样性的附加险,尤其针对延迟退休之后的养老新需求进行附加险种的探索,全面覆盖被保险人的养老需求。有专家建议让个人账户的部分风险通过保险市场来规避,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可以经营个人账户,寿险公司的终身年金由投保人自愿选择购买。虽然退休职工风险系数大,但是有风险和赢利基本上呈正比,保险公司应抓住延迟退休这一机遇,进行险种的创新,适时研究推出合适的个人商业年金。
2、培育健康的养老保险市场,加强监管。养老保险的发展市场
尤为重要,保险公司应该推动养老保险市场的规范化,构筑合理的市场秩序。另外要通过大众媒体来引导居民对于保险的价值认识,有针对性地对养老保险人群进行培育,对市场进行细分。在城镇将重点放在富裕的有能力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家庭,在农村则要加大宣传覆盖面,适当降低农民参保费率等。另外,保监会等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力度,促进保险业健康平稳发展。
3、政府加大税收优惠。税收一直是商业保险的发展瓶颈,对于养老保险来说,不排除大部分企业个人是出于避税目的去购买养老保险,有人将商业养老保险形象地比喻为“避税所”。加大养老保险税收优惠力度将是商业养老保险的一大推动力,能充分带动企业和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大地财险楚雄中心支公司 段涛)